2009年2月17日星期二

背著相機第4次遊走香港(見證香港好友的婚礼)29。












4.語言:


廣東話(粵語)為主要溝通語言。

香港在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之後,香港人和一些中國人稱為中文的普通話,逐漸發展起來,學校教學方針亦辦起漢語班,使到港人在這幾年的普通話,講得比以往還流利。

香港這個特區小地方,仍然使用繁體中文,上一輩港人,甚至很多20歲以上港人對於中國早已使用的簡體字,還是感覺陌生,一些簡體中文字的應用,在港人眼中比較難念出口,或者會分辨不清。

馬來西亞華人有一個特殊好處,那就是語言天份。曾經有人比喻大馬華人是語言天才,懂得至少掌握華語、馬來語、英文,還有其他的海南話、客家話、福建話、廣東話、海陸豐話、潮州話、福州話等等。

我們身在國外旅遊,無論是購物或者飲食,當遇上難題或需要向商販減價時,大可以用馬來話和身邊的朋友先來個溝通,至少對方聽不懂。

就比如我時常通過手機發給港友的短訊(我國手機一般是用拼音簡體),他們還算看懂得。

記得去年我參加4x4的16天大馬、泰國、老撾、中國之旅,我們在行程中的中國資深導遊廖總也提到,馬來西亞人不但會用馬來話與同行的朋友溝通,再來與商販減價,而且還會用身體語言或手勢來溝通。

比如,在頭額抹汗的意思,就是mahal。mahal與抹汗之音接近。

在香港用廣東話與香港人交流溝通,絕對不是問題。不過,要記得,別把大馬雜亂的廣東話帶到香港,他們會丈八金鋼摸不著頭腦,甚至取笑你的。

比如,麵包(不是roti)。巴士(不是巴車)、德士(不是taxi)。錢(不是lui)。搭船(不是坐船)。落雨(不是落水)。折扣(不是discount)。有唔有(不是有無)。係唔係(不是係無)。老闆娘(不是樹頭婆)。埋單(不是收lui)。去玩(不是去liu)。便利店(不是seven-eleven)。奶茶(不是teh)。咖啡(不是kopi)。煙(不是煙仔)。手機記憶卡(不是memory card)。手幾充值卡(不是prepaid card)。飲野(不是喝茶,而是飲酒)。海關(不是customs)。警察(不是mata)。消防員(不是bomba)。

這只是比較通用的話。去到那裡都好,語言是一種表達和技巧,也是一種讓人更尊敬你的表達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