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7月31日星期二

对与错

最近幾天雨下得特別頻密,不得不調整適應能度,這種調適亦只是在環境變化上的改作而已,對世間的言簡意賅、蜚短流長,卻無法改觀。

一些人天生就是個說真、講真和認真的人,錯了糾正,沒什麼大不了,不過確實有人總愛四處造謠作反,錯對不分,把錯當真,把真當錯,自做業障。

錯與對之間無法讓它面面俱,堅持過多的只會傷害到自己,或許別人認為自己是對的,這也不是沒有可能。到底誰對又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。

人是群居動物,有感情、七情六欲,需要關心、關懷、呵護與尊重,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,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,這是毋庸質疑的,尊重是雙方的,不是單一的,忽視對別人的尊重,本質上違反了生活規律。

事實上,很少有人能通曉其中道理,甚至犯上幼稚的錯,這種人愛自我假象失億,假性忘掉錯誤。

錯,就是錯了,能及時改正還好,有些卻人喜歡犯同樣的錯誤,屢教不改,遇到這樣的人很郁悶。

納悶是因為有點自以為是的味道,凡事都是別人錯,唯獨他對,最近就遇到諸多這類的人。

很多時候常說對錯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心態。

每個人都有私心,任誰也逃離不了。只是,賦予對與錯的含義應該更寬泛一點,懂得在合適的時段給對與錯一個合理的解釋,一切也就淡然了。

對與錯沒有嚴格界限的時候,或許可以找到交點。問題在於,你了解真正的錯與對嗎?

世間似乎沒有絕對的錯與對,是不是?

古代帝皇,有人說唐太宗好,因為他創造了大唐盛世,人民安居樂業,當鏡頭轉向另一面,他亦是殺兄屠弟的人。

武則天,誰能想到她會當上皇上,而且是在男權那麼重的古代,可是她當上了,還創造另一個大唐盛世,只不過那時候已經改成了周朝。

武則天對嗎?她親自掐死自己剛出生的女兒,親手毒死自己的親生兒子,她對嗎?她只不過是宮廷鬥爭,鞏固自保地位而已。

論斷對錯,世間事沒有對也沒有錯,只是看事人的角度不同而已。


看了這篇文章自認不曾無錯的人,請舉手...謝謝。

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

人贱人不爱

的確很久沒聽起賤人這個詞了,它再次喚醒我與曾經是同屋室友的集體回億。

90年代為了方便上電腦課程,選擇住在PJ,同一個屋簷下的室友總是喜歡用賤人來呼叫另一位室友,聽久了反感覺親切,大家亦習以為常。

“賤”,亦被定義為貶義的字眼,現在被集體忽悠成一個中性詞而開始在坊間、網間流行。

賤人,是賤時代來臨最具號召力的宣傳標語,賤可以是一種時尚,可以是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態度,賤得來不耍酷。


不過有人卻因為網絡,所以犯賤...作賊犯賤的人也可以若無其事批評別人是賤人,真奇怪,不懂是驚喜,還是驚愕?

賤這句話聽起來很別扭、含糊、無恥,賤文化離不開自我吹捧來貶低別人,離不開撒野犯賤的理由。

網絡文化倡導的是自由言論主義精神,但有人總愛犯賤,帶來了網絡文化上批判別人是賤人的賤人,這種虛假的效應,卻把自己當成了鋪天蓋地的英雄。

賤一直以來與賤人、賤貨等呵斥相連,有人愛利用各種裝傻賣癡的方式欺騙其他人的信任,結果由魔鬼變成了英雄。

這到底是犯賤、空虛、寂寞、惡俗、幽默,還是墮落?

你要的趣味也許是犯賤、也許是欣賞別人犯賤,不過肯定你的內心無時不與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,背賤而馳。

說別人是賤人的賤人,別把自己當作與眾不同,別以非專業、反常規、低品質和低勇氣作為批評人的籌碼,更別泛濫使用--賤。

賤,顛覆不了任何東西。賤,只是賤本身。

流言蜚语

贪,人心不会熄灭,因为它加入了贪欲的欲念,人
心会熄灭,因为它没有了利用的价值,但它可能蒙
上灰烬而不再燃烧。


炭,本来就是燃烧的产物,但它反过来又抑制了燃
烧,拨开灰烬,你会看到重新燃烧的心,那是一颗
贪欲的心。


流言蜚语...贪欲...欲念...人心、狗肺、是非、
小圈子...

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

報界迪斯尼咒樂園--糟透了。


近來芙蓉報界的是非圈不斷擴大,愛說是非、搬弄是非、喜歡背後說話的、背後插刀的、金手指、是非沒有公論的、是非曲歪的、蓄意破壞聲譽名譽的,都浮上檯面。


更悲的是,裡面還有愛搞假象的母雞、很假很假的瘦猴子、假公濟私的老虎、假惺惺的老狐狸、真情假流露的奶牛、自以為是的長毛象、北方識途老馬、造作的肥豬,還有矮矮的醜小鴨。


如果十二生肖,加入這些似人非人,人即使鬼的動物在裡面,我們的歷史肯定改變,恐怕天下一定大亂。


報界迪斯尼咒樂園的成立,無非是讓小集團的卡通動物有更多說是非的機會,讓他們工作之餘拿別人的長處,補救自己的短處、壞處、衰處和一無是處。


一直以來很反感那些人面獸心,帶著假面具,前面對你笑,後面向你插刀的人,這種人的性格不但被自己的行為典當得蕩然無存,更出賣了自己的自尊。


少說一句中傷人的話,得一分功德,多說一句中傷人的話,少一分功績。


別讓自己做的事最後由自己來承擔業障,業障越重,回頭的機會越难。


叫是非情,動物欲太沉重。

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

洋人學中文

洋人很堅持學習態度和精神,凡事要多看多懂多了解...

一位中文學了3個月的洋漢,對自己的漢語水平不是很滿意,總覺得只呆在課室上學不到家,於是走到教室外,向人討教,也可以增進漢語標準。

他逛了很久,終於在街上見到一位身材中等,樣貌不是很美的女生。

這位女生穿了一件印上歪向一邊的「99」號阿拉伯數字上衣,洋漢一時忘記中文九九怎麼念,但又急著要把中文學好,便走到女生前面,手指指向對方的胸。

他太緊張一時錯口說:「妳的nine nine」墜了下來,很醜,女生望洋漢一眼之後,立即給他掃了兩把掌。

洋漢不服反駁:「我前看後看左看右看,你的奶奶的確墜了下來...。」

2007年7月9日星期一

唯恐天下不亂 / 唯恐天下大亂

唯恐天下不亂...源自於小集團引發的負極亂流,不僅誣蔑了自己,也誣詆了別人的慧根。

人類的意願是人心思定,給誰戴上唯恐天下不亂的帽子,自然會被共討。

但是誰在唯恐天下不亂?

根據文獻:大亂,指稱的也是秦皇「秦失其鹿,天下共逐」。各路英雄都爭當皇帝而引發了戰爭,國家之亂,帶來社會腐敗,腐敗之根,也是動亂之源。

這一種三五為群組合而成的勢利集團,立定山頭,整合成為足以亂天下的勢力,大亂之意,包含妖言惑眾、蠱惑人心、聚眾作亂,此眾,當然亦是小集團之眾,真正唯恐天下不亂者。


更有人假借助人大義之名,激化矛盾為實,舜立謗木、道聽途說,製造亂源。

要說唯恐不亂者,確有這種人,他的特征就是打著宏揚大義,宣揚個人英雄主義旗號,實際上卻是雞蛋裡面挑骨頭,把自己的腐敗,授予他人身上。

的確,這種食指向外指人,母指、中指、無名指和尾指卻指向自己的人,是真正唯恐天下不亂、謾罵別人,製造天下之亂的人。

他們的行為產生不了他們期望的效果,而是適得其反,論壇上的主持人都看出這一點。

別再製造邏輯混亂,說話文理不通,只有讓人徒增笑柄,反而給我們的文章做了宣傳

2007年7月3日星期二

言論=放屁...???

網絡評論員裡有不少文筆非凡、見識卓越的好手,他們的摘錄文彩當然亦是發出自內心的寫照,不得當作放屁來概述。

他們並非願意放屁,他們是不得不放屁,這是職業道德。

你不能叫醫生放下手術刀、你不能叫戰士放下武器,也不能叫出家人放下木魚敲,你更不能要求網絡評論員停止放屁。

如果你是奉旨放屁,肯定令人郁悶,尤其沒屁可放的時候,勉強憋出來,這種勉強奉旨放屁,如同太監奉旨和宮女做愛,自作自受。

既然說到言論如同放屁,你是否發現一個規律,就是面黃瘠瘦,放屁蔫臭;塊大膘肥,放屁如雷。

放屁是一種自然現象,沒什麼大驚小怪的。就似我們在部落客裡的言論一樣,也沒什麼好驚惶失措的。

如果你認為我們的言論等同放屁,令你不爽,你也別對我們的神聖言論--放屁

希望幫到你,讓你認識放屁。

叫言論情,放屁欲太沉重。

2007年7月2日星期一

吃喝玩遊在離島--坪洲。

1月的港遊只到了乘船只需20分鐘路程的坪洲。算是遺憾。

這是香港離島的島嶼之一,原來島上也隱藏著各種風味好吃,由開始的驚訝到後來的驚喜,反映出這片小小土地上的飲食發展,到了那麼發達的境界。

離開坪洲之後,探聽才發現西貢和南丫島都是品嚐海鮮的熱門地點。你可以在西貢自由挑選現撈的海鮮,然後到餐館向廚師指定自己喜愛的烹調方式,就能夠享受心滿意足的海鮮大餐。

南丫島或西貢的館子很多是臨海而立,在這裡吃個晚餐,由夕陽余輝伴著美食,是另一種不同的生活感受。

1月20日遊港的首天,朋友便帶我到跑馬地靠近時代廣場的海鮮館子吃海鮮。

他們很講究吃海鮮。朋友和她的男友提到,到香港仔的海鮮艇上吃海鮮,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
他們的介紹,香港的地理環境,海產數量和種類非常豐富,他們對吃海鮮的要求蠻高,就是必須是鮮活"游水"的。

烹飪方式講求鮮甜原味為主,很少用煎或炸的,一般是清蒸或白灼。馳名海鮮菜式有上湯焗龍蝦、瀨尿蝦或酥炸生蠔。

銅鑼灣的中心區,是品嘗香港美食的地方。這邊有一家上海麵家,還未進入店,你先需要在店外排隊等位,食物好不好吃,長長的隊伍已經告訴了你。

銅鑼灣到見到地道茶餐廳、雲吞面店、糖水甜湯店,都具有香港特殊風味。

九龍城密集了數十家特色菜館,廣東菜色為主,也少不了潮州、泰國或越南菜,即使店面狹小,但食物卻不失水準,這種平民化飲食發展,相信除了大陸,也只有香港了。

尖沙咀靠近旺角和油麻地。沿著山林道和柯士甸道一直跑去,也有各國美食。

赤柱是香港島的漁港,彌漫著歐洲地中海式的悠閒風情,岸邊設滿了風格各異的歐式酒吧和館子,是享用燭光晚餐的理想地點。

  

飲食精華.茶樓魅力。

說香港是一座融合不同文化的國際都市,一點也不過份,尤其是它的飲食進程,匯聚了各地的美食精華,還有茶樓的魅力。

和香港朋友到中環蘭桂坊逛逛。

這是我兩次到香港,兩次都去的地方,即使我已經酒戒兩年,滴酒不沾,但仍然可以感受它是個與三五成群朋友聚集飲酒的好地方。

蘭桂坊向來是夜生活的代名詞,那裡的餐廳和異國美食多元化,有越南大頭蝦與中東卷餅、美國新奧爾良菜、泥泊爾菜,更有俄國菜。

在中環的皇后碼頭,市民和民主派反對港府拆遷碼頭的抗議進行得很積極,他們提出的集體回憶,獲得很多人的參與。

更有參與者在大眾人多之下,大聲公然斥責在馬來西亞稱為高級警長的總督察,看著這位個子蠻高的總督察低著頭靜靜走開,你就可以體會香港的民主自由空間有多大。

走出中環的20分鐘路程,很容易來到山頂纜車起落點。

山頂道的西餐廳也有可取之處,港人稱它是“香港美食的最高學府”。

修復使用不久的山頂凌霄閣,是一個新的點子,品嚐香港美食之後到來這裡吹吹冷風,看看美麗的夜景,是享受生活的另類方式。


2007年7月1日星期日

香港行.食為本。

食物是人類生命的物質基礎。

一月到香港的這一趟,經過香港朋友的帶路和介紹,發覺他們講究食物的甜、酸、辛、苦及鹹的調和。

香港美食與香港購物齊名。我發現市區每一條街上都有飲食店,有酒樓、菜館、簡單的涼茶鋪、茶餐廳、面包房、外賣店,甚至是流動的熟食檔,數量多,密度高。

上館子飲茶吃點心,是香港人社交生活的重要部分。變化多樣的蒸餃、包子、糕餅、燉湯等等都有。

香港獨有的茶餐廳,反映出香港飲食文化裡平民化的一面,還有奶茶、蛋撻、菠蘿油,滋味無窮,適合每一個人的腸胃,收費不貴。

如果只是喝茶不要點心,叫做“淨飲”。不過,一杯茶要收兩杯茶的價錢,甚至有一個好聽的名字--“淨飲雙汁”。

香港人很有情趣,有樂觀的性格,把白開水叫“玻璃”。

吃點心至少要兩種,香港人叫“兩件”,蓋碗茶不叫“杯”,稱“盅”,吃在香港茶樓飲茶,要熟悉這些稱呼,你會發現這種叫法是“一盅兩件”,也是他們飲茶的標准。

和朋友到中環茶樓飲茶,剛坐下就聽到有人叫“一杯玻璃”,搞了半天才知道是“一杯白開水”而已。

香港茶樓的樓面積不大,比起馬來西亞的任何一間茶室,可能只有三份之一的寬度。

茶樓內客滿時,只要你身邊有個空位,他們不問也不提,就這樣坐下來,很貼近,近得似乎連對方的汗味你都嗅到。

我要感激這位在網絡上認識了年餘的香港朋友梁玉芳,還有她的男友,讓我有機會品嚐和深切了解他們的飲食文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