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6日星期六

政治噱頭

當下政黨搞的,不再是上世紀7、80年代那種呆板的宣傳模式。政治宣傳搞多了,會引起人民反感反胃。

政治噱頭,是源自政治宣傳的另類創意,只要能夠把握時下趨勢,再把宣傳範疇扭轉成噱頭,肯定可以激化人民的目光思維。

說起搞政治噱頭,反對黨的民聯敢敢說排第一,國陣也不敢排在第二位。單單一個牽動民情民緒的樹下民主紀念碑,就這樣讓民聯搞了十頭八天,這不是噱頭,還會是什麼?

還有那讓人聽了再聽,聽到厭倦的政治演說,都是政治大環境中產生出來的噱頭。民聯唯有通過這樣的博取政治地位方式,才能增加它手中的籌碼,有了本金和話題,噱頭自然會多起來。

其實由反對黨組成的民聯,有敢怒敢言的行為主義,這種主義促使它實踐了走入民心的資源,甚至被貫徹向敵對政黨挖掘腐敗的資本。

2008年大選之後的民聯,有種思路就是民聯政黨站前面,人民作後盾站後面的根本力度,要繼續贏得民心,塑造民主化,就必須不停搞搞新意思,政治噱頭亦在政治催化之下形成。

民聯與國陣要打的已經不是政治心理戰術,也不是政治宣傳、政治伎倆、政治手段或什麼撈政治資本那麼單純樸素。文明社會需要激進來襯托,才彰顯出政黨的本能與幹勁,如果只搞宣傳不搞些噱頭,人民怎麼會記得政黨的功過。

可悲的是,我國大選距今都過了一個春季,但反對黨還是停留在搞政治噱頭上。

一個象徵性的政治噱頭,搞搞無妨,搞多了,又豈能感動人民?